首页

优美之家国产女王

时间:2025-05-23 10:34:04 作者:中越国际旅客列车5月25日起恢复开行 浏览量:59699

  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,又有新选择了。3月19日,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,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。其中,增设本科新专业24种,今年起,就可以进行高考招生。

  今年都新增了哪些本科专业?为什么是它们?近年来,高校学科专业持续调整优化,反映出怎样的发展趋势?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。未来,我国高等教育如何继续培育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?

  新专业服务国家战略,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

  此次新增的24种本科专业,将在54所高校进行布点,其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新增了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、智能海洋装备、电子信息材料、生物育种技术、生态修复学等专业。

  南京林业大学林草学院院长姜姜:生态修复学这个专业的设立,其实也是围绕生态保护修复这方面的需求。因为长江大保护,以及矿区的生态修复,包括湿地、水污染修复、土地污染修复,其实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都在开展,但是没有专门针对这么一个方向来设置本科专业。

  随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,在人才培养上,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。此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,进一步强化了交叉融合,新增了交叉工程、健康科学与技术、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新专业。

 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赵红茹:我们新增的软物质科学与工程,是基于前沿学科的发展,近年发展起来的,跨越物理、化学、材料、生物和工程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。专业课程由中外教师组成的团队授课,均由全英文教学,同时采取全员学业导师制、本硕本博衔接培养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
  此外,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此次还新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;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,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,设置了体育康养、足球运动等专业。

  首次新增的24种本科新专业,已经过充分论证,通过审批设置新专业的高校已达到相关要求。

  今年调整专业布点,数量为历年之最

  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,其实教育部每年都会开展专业的增设、调整和撤销工作。今年也不例外,而且是涉及数量最多的一次,增设、撤销、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。其中,新增布点1673个、撤销布点1670个,数量基本持平。

  从学科门类看,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,有1322个,占比39%,这也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符。从区域布局看,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802个,占比一半以上。

  高校增撤专业均不影响毕业证学位证

  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,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高校结合实际,增设急需专业,同时,及时调减就业率过低、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。高校撤销某个专业,都会遵循严格的程序,谨慎进行。那么,这会不会对在校生有影响呢?

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周天华: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,有准备撤销的,一般先把这个专业停招几年,等这个专业的在校生全部毕业,再进行撤销备案,确保平稳有序。总体来说也是高校自主权的本身。这里要特别说明,高校尽管撤销了某个专业,但是并不意味着专业目录中要删除这种专业,尤其是已毕业的学生的毕业证、学位证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。

 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高校撤销某个专业时,只是这一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域需求,认为该专业不适宜本校发展实际,需要进行撤销调整,并不意味着其他高校也不再开设此专业。

  学科专业调整,关系国家社会发展生活需要

  学科专业的设置、调整和优化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,每年都在进行调整。比如去年就新增了21种普通高校本科专业。有的与前沿技术发展紧密相关,比如清华大学新增的地球系统科学,华南理工大学新增的生物材料,东南大学新增的未来机器人、电动载运工程。有的与社会生活需要紧密相关,比如孤独症儿童教育、无障碍管理;有的与城乡建设紧密相关,比如乡村治理、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等。

  去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要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,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,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。

  新专业瞄准新技术,与国家重大项目相结合

  近年高校学科专业持续调整优化,反映出怎样的发展趋势?

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:新调整的专业主要瞄准新技术的发展,另外,与国家重大项目相结合。此外,一些高校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方向,同时自身也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条件。近年来,各高校专业调整力度加大,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,满足国内需求的一些专业得到重视。同时,高校专业调整也需要跟上企业创新的步伐。

  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能力不断提升

  可以看出,服务国家战略需要、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,是专业调整的重要方向。近年来,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的能力在不断提升。

  教育部数据显示,高校获得了60%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,全国60%以上的基础研究、80%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高校承担,高校为高铁、核电、生物育种、疫苗研发、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,参与研制超级计算机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、神舟系列等国家利器。

  培养创新人才,高校要和企业联系更紧密

  今年,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。未来,我国高等教育如何继续培育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?

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:从长远看,培养创新人才,高校要和企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,更深度地进入市场。市场的前沿是创新的方向,从这个角度看,高校一定要瞄准市场的新变化,专业设置需要分层满足社会需求。高校还应进行内部体制变革,通过规范的学分制来瞄准前沿。通过高等教育让创新人才的天性充分发挥,让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。

  来源:央视新闻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以球会友 两岸青年走进浙江衢州

不仅是进博会,在王皓看来,近年来,外企正在实实在在地受益于中国的高水平开放。“在宏观层面上,中国颁布了外商投资法,发布了一系列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的新政策;在行业领域,开设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‘绿色通道’,极大地加速了我们世界最领先的创新产品的审批流程,这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患者而言,都意义非凡。”

港澳会客厅|杨润雄谈香港正开发港产片相关旅游项目

院方介绍,为了共同完成患儿的康复治疗,该医院形成了“医护康教家五位一体化”模式,多学科参与共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,确保医生、护士、康复治疗师、特教老师、家长在针对孩子的教学情况和干预内容上保持一致性。同时,医院还为家长普及儿童康复知识、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、康复护理游戏课延伸、营养调护、融合教育等,达到提升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。

外交部:中美双方合作单位将推进各项筹备工作,力争明年一对大熊猫落户旧金山动物园

成卫东发现,这些年新来港口工作的年轻人,都有大学学历,许多人还有计算机学科背景。今年45岁的他,经常主动向年轻人请教编程等方面的知识。他相信,在港口高质量发展中,智能科技与人的经验深度融合,将是未来方向。

(两会声音)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安:建议推动发展国际医疗服务

现阶段,水利部门和地方政府仍在继续大力推动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的开发。张永峰说,下一步,延安市将摸清家底、适时组织开展全市水土保持措施调查,核算全市水土保持各措施固碳情况。

【小新的Vlog】在Citywalk中“品味香港” 感受中西荟萃的餐饮文化

体验感,已经成为人们旅游消费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。去哪儿网的数据显示,今年1月,沉浸式体验类的旅游产品搜索量同比2023年增长5.2倍。这类产品,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消费首选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